原创 2016-11-15 冷链委 中物联冷链委
导读

Beefcentral的Jon Condon刚刚结束他在上海五天的旅程,作为来自澳大利亚第二大内陆城市、有着“牛肉之都”称号的昆士兰州农业腹地图文巴(Toowoomba)的商业促进机构——图文巴和苏拉特盆地企业有限公司(TSBE)访华代表团的参与者之一,他在实地考察中,对中国冷链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有如下印象。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上海,这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商业圣地所呈现出传统与超现代并存的惊人对比。

   而完全相同的两极分化,在国家对冷链管理中亦可寻见。

   中国的所弘扬的城市化,以及家庭收入的增长,使得鲜活已腐的食物,如肉类和奶制品在中国居民的饮食中变得更易获取,更加普遍。由于生鲜类食品需求的增加,食品和农业企业正寻求提高和改进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以及更加有效的路径。

   但是,任何链条都有最薄弱的一环,中国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但TSBE的代表上周仍被告知,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被预期要推动3800万家庭进入上层中产阶级。这些增长的人口将推动生鲜食品的消费。

   然而对于中国这个有着14亿人口以及世界第四大国土面积的国家,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容量方面,发展冷链基础设施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份去年年底的经济分析表明,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大概需要850亿美元来建设、提供一个有效的、现代化的冷链。但似乎现在想在上海地区找到一个安全又管理良好的冷链杰出范例,也并不困难。

   在TSBE参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站有限公司(Pactyl)的航空货运冷藏中心时被透露,这一冷藏中心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相似的设施。3500平米容量,100,000吨/年冷藏货运吞吐量,可以服务50家航空公司和每年137,000次航班,其整体业务可为它的赞助商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和上海机场提供每年两位数的增长。

   但是到Pactyl冷库的一小时车程中,我们看到冷藏设施和对产品的处理时,还是有些不安。

   其中一个业务是冷藏解冻,许多纸箱有着可怕的形状,完全丧失了其结构的完整性。一些可能已经被重度缩合,看上去更像是外部制冷时间过长所导致的。如此恶劣的纸箱条件导致有些用于行走的通道看上去非常危险,这些箱子随时可能坍塌。



   一些在库的纸箱包装上日期标注是今年的2月份,有些甚至在2015年就过期了。

   在冷藏中心外,我们看到工人正在将冷冻箱装载到非冷冻运输车上。我们无法得知运送点有多远,但是在上海这个有2600万人口的城市,两到三小时的交通拥堵是家常便饭。



   在这样有着巨大挑战的环境中,许多贸易商使用冷冻技术“购买”运输过程中的时间。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出口商在中国市场中的渗透力如此有限。

   零售层面的巨大反差

   同样,在零售层面,也不难在上海找到冷链管理中最好与最坏的例子。

   在高端市场——上海时代广场购物中心的city's super中,所供应的澳大利亚冰鲜牛肉与在高档日本或韩国百货店中所看到的质量一样好。



   而在十分钟出租车车程后,我们一行参观了中国传统农贸市场,所卖的肉类(以猪肉和海鲜为主)几乎完全没有冷藏。除了被安置在室内以外,可以在印尼或越南看到类似的市场。这种市场依靠高周转率避免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