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60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1283亿元。然而,蓬勃发展的势头却难掩生鲜电商大面积亏损的现实,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生鲜电商因自建冷链物流而令成本陡增。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超过20%的产品由于冷冻不到位,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导致食品物流成本约占到食品总成本的70%,远远高于国际标准,成为目前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这也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存在的困难
  1.缺乏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和行业
  标准。目前,仅《水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已完成,并在进行试点与实施,对其他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容器及包装规格等暂无参考标准。
  2.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生鲜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商品高出1~2倍,冷链成本占销售额25%~40%。
  3.用户体验评价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以第三方配送为主的模式虽然压缩了物流支出,但很难对商品进行品质的全程把关。第二,通过普通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生鲜商品,到达客户手中的时间太长,从而导致消费者不满意。
  4.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能力有限。一方面表现在冷链物流资源、基础设施提供不足上,另一方面表现在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覆盖范围不足,冷链物流配送范围有限。
  二、加快构建生鲜电商冷链物流
  1.规范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第一,规范不同种类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作业流程、适宜的加工环境温度、冷藏与运输温度、包装材料与规格标准。第二,确保冷链物流断链最大时间限制,如生鲜产品从冷库到冷藏车之间的装卸搬运时间限制。第三,确定不同冷链物流设备的低温持续时间和低温范围,并提供在不同配送范围内冷链物流设备选择的参考;第四,确定不同生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推进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体系等专业认证制度,保障产品质量。
  2.加大财税支持。各地财税部门要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家已出台的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应及时研究物流企业增值税抵扣不充分的解决方案,对纳税额增长特别突出的冷链物流企业,由当地政府从该企业当年税收增量中给予适当奖励;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享受农业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和财税支持优惠政策。同时,各级财政应每年安排冷链物流专项促进资金,用于补助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要加大对生鲜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推广仓单质押等新型物流金融产品。
  3.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冷链物流运输外包。加强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及社区点设立,由于冷链物流成本较高,因此加强共同配送可相应降低成本。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商贸流通企业等改造和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和保鲜仓库。
  4.推广全程冷链物流体系理念和技术,应用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生鲜产品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建设生鲜产品专用冷库和低温分拣中心,推广相应的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加强与下游物流链的冷链对接,促进生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实现生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确保生鲜产品的物流速度、效率和质量安全。
  5.加强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紧密合作。生鲜电商为了保证货源的稳定,保证冷链物流的高效流畅,必须突破农村组织化和农产品供应的障碍,达到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和谐统一。如要解决供应链上游过于分散的问题,必须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协会、农场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上游供应商的相互合作,实现区域性农产品的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无公害产地等的质量认证,实现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
  6.提高用户满意度。生鲜电商最大的痛点是交付,而交付最大的成本就是信任缺失。生鲜电商需要建立一个反应快速的售后服务体系,当客户对接到的生鲜产品存在疑问时,应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