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将公司物流全部打包委托给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在研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试剂盒的物流模式时,北京健平九星生物医药公司董事长邹检平博士提出这样的问题。邹博士是美国海归,在国外生物医药机构工作期间,亲历美国冷链物流专业机构带给生物医药企业的便利。他说,那不仅能够降低生产企业的基建成本、高效率地完成企业物流任务,而且,在产品的仓储和运输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程控制,能够实现产品物流质保要求。

  缺少全国性的冷链机构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全国医药流通一盘棋,国内医药冷链物流全程质保是能够保障的。尽管彼时设备落后、效率不高,但是,其全程温控符合生物制剂的要求,诸如天花疫苗、卡介苗、狂犬疫苗等即使在偏远的乡村,也很少因为流通环节冷链疏漏而出现质量问题。

  计划经济医药流通体制被打破之后,公共防疫类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虽然没有被完全打破,但由于物流企业产权主体变得复杂,冷链物流的严肃性下降,由生物制剂冷链物流疏漏引发的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有温控要求的某公司生物制品,在某地被销售人员随便堆在办事处引发的质量事件曾轰动一时。之后,医药冷链物流在政府的监管上成为重要课题,相关的规定和规划陆续出台。同时,众多医药流通企业也看到了商机,开始努力在冷链方面创建优势。

  但时至今日,在国内,邹检平所期望的专业医药冷链物流机构却不好找。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如邹检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试盒一样,生物制剂产品销售规模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而具有生物活性的药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生产质量控制同样重要。但由于生产企业难以对流通过程全程控制,产品质保盲区和风险则可能发生。如果没有100%符合规定的冷链物流管理,其临床的负面结果有时可能是致命的,难怪邹检平在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的问题上有所忧虑。

  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商机在行业内早成共识,国内医药流通大企业有的致力于专业医药冷链物流基础建设,有的在发展冷链物流联盟。但不管怎样,多数还都是在区域市场上做文章,缺乏全国统一的专业医药冷链物流现代化机构。对于面向全国市场的生物医药企业,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区域性医药冷链物流能力显然难以满足邹检平的期望。

第四方物流机遇

  “所谓专业的医药冷链物流现代化机构,其实很简单,在符合药品GSP基础上,我们看重的只需五个条件”,邹检平说,“其一,全程冷链无缝对接;其二,全程电子监控可查;其三,多冷链仓储网点,最好我连仓库都不建。产品从车间出来,直接入专业冷链机构系统;其四,终端覆盖全国;其五,时效性高。”

  这样的要求只有“多网点”和“终端覆盖全国”两项对全国医药物流企业来说算难题。事实上,这正是笔者所呼吁的商机:专业的医药冷链第四方物流可以将难题转化成商机。

  就冷链物流业务基础资源来讲,目前,全国的仓库数量、容量、布局等,完全可以满足总体需求,甚至已经过剩;运输工具、信息化监控设备也不匮乏,所缺少的是资源整合。如果能够将全国相关资源,如冷链物流公司、GSP医药商业、信息化机构、生产企业等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集调度、仓储、运输、结算于一体的信息化指挥控制平台,则有机会创建具有垄断性的专业化赢利模式。

  依赖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第四方医药冷链物流平台,则有机会全面承接冷链产品从车间下线到患者使用前的期间物流业务。邹检平说:“如果有这样的机构,我们企业就可以将物流业务全部委托出去,专心做我们的研发和生产”。

  由于中国市场物流企业散、乱、小、差的现状,物流企业间竞争激烈。对委托方来说,可选择的方式多,使得第四方物流业务发展始终是一个方向,而缺乏成功的楷模。冷链医药物流和普通物流不同,几乎所有生物医药企业都像健平九星一样,非常在意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因此,全程保证、覆盖全国、快速到达、仓储托管等需求,对生产企业来说,其抉择的砝码就超过了对物流成本的控制。

  如果能够将全国相关资源,如冷链物流公司、GSP医药商业、信息化机构、生产企业等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集调度、仓储、运输、结算于一体的信息化指挥控制平台,则有机会创建具有垄断性的专业化赢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