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怎样,前景变化如何?对行业、企业发展有哪些深远影响?又会对一般民众食安民生产生哪些效应?日前在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冷链物流年会”上业者提出了冷链物流趋势和展望────冷链物流是大势所趋,也是确保食品安全最有力的保障。

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理事会主席范端炜表示,展望来年,开启十三五规划,规划中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供给侧改革”也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将对冷链物流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观点也得到与会者一致认同。 

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秘书长、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冷链物流分会秘书长刘京强调,“十三五”规划建议,对冷链物流产业将产生几大深远影响:首先,冷链物流将更国际化、标准化。 

国内人均消费力提升,对生鲜食品品质要求提高,对冷链标准认知加强;国内法规和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的升级,助推冷链行业的健康发展。会议中预测,冷链物流市场仍将稳步快速增长,未来3—5年年均增速仍达21%。 

其次,互联网发展也将对冷链标准落地产生倒逼效应。生鲜电商的竞争使冷链服务标准愈来愈透明化、标准化,比如二维码扫码监控流程。互联网将更加深生鲜产品冷链下乡,例如阳澄湖大闸蟹、东北五常大米、褚橙等产品将增多。 

再者,第三大趋势是冷链物流的服务形态将更多元化。传统围绕运输展开的服务,如冷链干线运输、冷库、冷链宅配等冷链包装产业、冷链认证服务,包括产品溯源、供应商等级评定、生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IT技术商,全程质量监控,如温度、湿度等全产业链架构正在形成。 

事实上,冷链物流最关乎的就是食品安全议题。这也是为何我国一举办国际大型会议期间,如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都一律采食品冷链配送,一位餐饮业者观察到,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经过2010年世博会这类大型国际会议考验,基本食品安全配送一律采用冷链最能确保食品安全。 

随着大陆天津、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进口产品言,发展冷链物流是很好的契机,透过便利的物流,将好的产品经过自贸区,送到大陆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等地区。 

但其实早年,在食品餐饮冷链物流安全尚未为人所意识到时,即有餐饮业者率先采用了冷链物流,开了风气之先。尤其是新鲜乳品、月子餐等对食品保鲜质量要求最高的企业。 

根据我国“GB/T27306-200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要求”中,第6.3.1.4条规定,烹调后至食用前超过2小时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其中,烧熟后2小时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的保质期为4h;如果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冷藏的,保质期为24h。 

换句话说,食物采用冷藏保质期更长,更能确保新鲜。对于孕产类人群如月子餐这类餐饮,新鲜牛奶外送,冷链配送仍是确保食安的最佳条件。食品业巨鳄“旺旺”近年事业版图跨足低温乳品市场,对温度敏感性更高的乳品,看准冷链物流是大势所趋,就积极投入冷链物流与配送系统架构的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