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冷链物流标准研制及应用仍需不断完善与提高。
国内已有的相关标准存在交叉重叠,同时尚有诸多方面存在标准空白,标准研制的系统性、战略性和统筹性仍需增强。诸多国际通行的冷链物流标准和规范在我国仍属小范围应用,导致我国大多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的管理仍游离于国际标准之外。

2、冷链技术基础设施薄弱,自动化程度不高。
我国冷藏设施普遍自动化水平不高,国外已成熟的技术没能得到规模应用。例如:新型低温包装材料、冰温贮藏、气调储藏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快速冻结装置,新型制冷系统及制冷剂等。
【冷链物流知识帖】我国冷链物流系统技术分析 3、流通领域中的保鲜、包装技术亟待提高。
在发达国家,食品冷链产品的产后损失率只有1.7%~5.0%,而在我国,粮食平均损失达14.8%,果蔬损失率达20%~30%。目前在冷链中需要保鲜的多为初级农产品,加强保鲜新技术和包装新材料的应用,已成刻不容缓的课题。
【冷链物流知识帖】我国冷链物流系统技术分析 4、冷链节能意识和节能方案的设计需不断增强。
冷链物流环节涉及多种能源利用,特别是电、油和水等基础能源的应用,目前我国建设和使用的冷链设施多数只考虑冷链环节的应用,但对节能减排考虑不足,如何加强现行冷链设施的节能改造和新节能技术综合运用变得尤为迫切。

5、以信息技术驱动,供应链式冷链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待增强。
冷链物流由于时效性的要求在快速反应和有效客户反应方面需要更高管理能力。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相关企业仍旧管理单一,能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冷链物流供应链集成管理的企业占比较小,即便是时效性强的过程跟踪管理很多企业依旧无法做到,诸多需要实时管理的环节仍停留在粗放式的人工管理阶段,致使冷链物流总体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总结:从冷链物流系统技术体系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培育上升期,许多国外成熟的技术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发展空间极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