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肉细脂厚,味极腴美。中国鲥鱼,与刀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但目前,在中国野生鲥鱼已经绝迹。为此,原分布于北美洲东西沿岸的河流和海洋中的美国鲥鱼就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成为受欢迎的养殖品种。

番禺区海鸥岛现代渔业园区,从2015年开始,进行美国鲥鱼示范性养殖,《海洋与渔业》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园区技术总监刘坡,就美国鲥鱼养殖模式和养殖效益等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饲料投喂要求蛋白含量高

据了解,与濒临灭绝的中国鲥鱼一样,美国鲥鱼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番禺区海鸥岛现代渔业园区,位于珠江口和海边交界,具有独特的咸淡水资源,非常适合养殖美国鲥鱼。渔业园区美国鲥鱼为池塘养殖,面积约一亩,水深约2.5m。投苗时间为去年5月,投放密度为2000尾/亩,投放的鱼苗经过标粗,规格约是4~6cm/尾,苗价约是6~8元/尾。

美国鲥鱼投喂的是人工配合的膨化饲料,投喂的饲料要求蛋白含量比较高,蛋白含量范围至少在38%以上,一般为41%。一般一日喂2~3次,定点投喂,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3%,阴雨天气或气压低时可酌情减少投喂量。因美国鲥鱼怕热,应尽量避免白天喂食,选择温度较低的晚上喂食为宜。

对水温敏感 夏天须搭棚

美国鲥鱼是温水性鱼类,生长温度为15~30℃,最佳生长温度为22~28℃;其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应激性强,任何温度变化都会对其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养殖过程应尽量保持水温恒定。

刘坡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美国鲥鱼对水温变化很敏感,怕热,夏天水温超过30℃就容易死亡,因此夏天鱼塘一定要搭遮荫棚,避免水温过高。此外,渔业园区位于珠江口和海边交界,年中是淡水,年尾吹北风时就是咸海水,因此在水质管理上,年尾需要抽海水进来蓄集,年中尤其是夏天要加水进来加高水位(一般将水深增至2.8~3米),以便鱼塘的水体温度保持稳定,不会过热。

美国鲥鱼养殖中常见的有车轮虫病,感染后鱼出现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加深、鱼体消瘦等症状,如出现异常情况,可采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mg/L进行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3天。美国鲥鱼对硫酸铜较为敏感,如有异常,可加大水体更换。

80元/斤效益好

据了解,美国鲥鱼在营养价值、口味和DNA结构上都和中国鲥鱼非常相近。刘坡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每次来鱼塘观察美国鲥鱼,都发现它们在不停地游动,尤其是晴天的黄昏,总是在池面不停地跳跃。或许正是因为运动多,美国鲥鱼的肉质才异常肥嫩鲜美。

据了解,美国鲥鱼一般喂养一年能长一斤,在珠三角市场,受欢迎的规格是2~3斤/尾,一般养殖1.5年即可上市。由于美国鲥鱼脱水即死,因此都是冰鲜上市销售,价格约80元/斤。部分农庄、酒店,也会定点活鲜采购(打氧气包装),价格就更高。因此,扣除养殖成本,美国鲥鱼养殖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