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释疑
怎样精准量取药物?
家长一定要遵从说明书上或者医生的指示量取药物剂量。在度量工具上,使用刻度精细的量杯、药匙、滴管等来量取精确药量。此外,一种药物使用一个度量工具,或者洗净、擦干后再量,避免残留药物的量而导致误差。
孩子忘记吃药能否补吃?
小孩生病,家长应谨记按时给小孩用药。如果确实忘记了,应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常见4种情况的处理方式是:
对于长期服用的药物,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等慢性疾病药物,漏服一两次,对整个治疗效果影响不大,可以不用理会。
如果疗程较短一天一次的药物,如治疗咳嗽、感染类疾病药物,漏服一次,则应按疗程顺延一天。
如果才刚开始服药,但连续几天漏服药物,则应重新算疗程服用。
一天三次服用的药物,中午忘记吃,如果是自限性疾病(如感冒),则可以不用理会。
孩子吐药是否需要补吃?
因为呕吐通常是宝宝刚吃完药几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这时药物在胃肠道还未被吸收或只吸收一小部分。此外,儿童常用药品都有较宽的安全用药剂量范围,因此再喂一次并不会对儿童健康造成损害。
○相关提醒
如何看懂药品有效期
所谓“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保持质量的期限,通常药品标签上注明有效期的年月,就是指可使用到所标明月份的最后一天。如有效期为2015年11月,就是指有效期到2015年10月31日为止。也有的从药的生产日期算起,在标签上先打印批号:一般为6位,前两位表示年份中间两位表示月份最后两位表示日期,然后注明“有效期”以便按批号进行推算。如批号为151210有效期为一年,就表示有效期为2016年12月10日以前。
如何识别变质药品
患者可以从外观上观察药品变化,如有以下变化则判为变质:
胶囊:软化、碎裂,或表面粘连、发霉等。
丸剂:变硬、变形、变色,有异样斑点或发霉。
片剂:有花斑、黄片、发霉或表面有结晶。
糖衣片:表面露底,呈花斑或黑色,以及崩裂、粘连发霉。
冲剂(颗粒剂):有结块、潮解或冲服时有絮状物。
口服液:无论颜色深浅,一般都应澄清透明,如有较多的沉淀物、絮状物,甚至发霉、有异味都应按变质药品处理。
注射剂:①水针应澄明,无颜色变化,特别是静脉或输液的针剂如发现颜色加深,即说明药品质量出现问题;②油针如黄体酮等一般呈淡黄色,均应澄清,如浑浊、沉淀、分层或颜色变深则不能再用;③粉针应为干燥粉末,色泽应均匀一致,摇动时自由翻转,如有粘瓶、结块、变色等,则不能再使用。
如何正确储存药品
药物的储存条件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药品的最佳储存条件都已在说明书中注明,应该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和条件保存,以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
在药品说明书中,对储存条件一项经常使用一些术语,常用的术语及对应要求分别是:
阴凉处:指不超过20℃;
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指2—10℃,应放在冰箱内,但不要冷冻。
有些药需要在冰箱中储存,如果要求在零下4℃以下保存,需要放在冷冻室里冰冻。大多数要求在冰箱中保存的药物最适宜的保存温度是2—8℃。比如说胰岛素的储存,未开封时需要在2—8℃的冰箱里冷藏,开始使用后室温内干燥处储存,因为胰岛素刚从冰箱里取出温度较低而室温较高易使得注射剂量不准确。
在选择如何储存之前一定认真阅读说明书,注意千万不要把该冷藏的药物冷冻了。因为大多数药物一但冻冰即使再融化了也变质了,不能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