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杂粮,难免出现大病小情,所以,配备家庭药箱是必须的,特别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
箱子有了,问题也来了——该备哪些药品呢?又该如何妥善存放呢?近日,记者趁着“全国安全用药月”的“东风”,请教了市食药监局有关人士,请他们支招,快收好吧。
选药遵循三大原则
●选择常用的非处方药物
非处方药物是经医药学专家遴选,认为老百姓根据说明书或药师的口头指导即可以安全应用的药物。其他处方药物尤其是注射剂是不能在家庭药箱中出现的。
●根据家庭成员情况存储药品
家中有儿童,可以储备一些退热药、止咳药,健胃消食中成药;家中有老年人,特别是有冠心病、心绞痛等患者,要准备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口服制剂、喷雾剂以及外用药品是家庭药箱的首选剂型,不宜选用注射剂。婴幼儿服药困难,可以选择直肠栓剂,如退热栓等。
●药物选择要根据季节变化而更新
中药一般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适应季节,不能一成不变地服用。
管理药品主要有四招
●建立药品登记表
药品登记表能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有效期等情况,可以有效避免药物滥用和药品过期浪费。
●分类分开管理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应用差错,医疗机构的药品按成人药与儿童药分开、急救药与常规用药分开、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管理。家庭药箱也应该如此。
●注意药品的储存条件
有些药物见光易分解失效或者产生有毒物质,有些容易潮解,有些对温度敏感,要按照药物的特性储存。最好每3个月检查一下家庭药箱,查看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或变质。
●出现以下变质情况需停用
1、片剂产生松散、变色;
2、糖衣片的糖衣粘连或开裂;
3、胶囊剂的胶囊粘连、开裂;
4、丸剂粘连、霉变或虫蛀;
5、散剂严重吸潮、结块、发霉;
6、眼药水变色、混浊;
7、软膏剂有异味、变色或油层析出等。
正确存储有四招
●密闭。
一方面可以避免药物因吸潮而变质(如片剂、胶丸和胶囊等吸潮后易崩解或霉变),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药物被空气氧化而变质,还可以防止含挥发油的药品因挥发和风化而失效。
●低温。
低温情况下药品的分解和变质速度减慢,对药品的保管有利。
●避光。
光线特别是紫外光能加快药品的分解和破坏,因此临床多种药品需要避光保存,且所有的药品都要避免直接曝晒于阳光之下。
●塑料箱保存。
空的纸箱盛装药品是不可取的,因为纸箱会吸潮,不利于药品的保存,建议大家用质量比较好、没有异味的塑料箱保存药品,如大塑料盒子。
药物过敏的误区
●误区一: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正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它的剂量无关。
●误区二:吃药打针才会过敏
正解:除口服或注射外,其他途径用药也会过敏,如含服、雾化吸入、治疗牙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各种造影用的碘制剂,均可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
●误区三: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正解:诚然临床引起过敏反应者以化学合成药物为多,但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
●误区四:过敏反应都很快发生
正解:药物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用药的当时,有些药物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
●误区五:出现过敏停药就行
正解:发生过敏反应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患者要多饮水,以利于从小便中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
●误区六:用过的药不会过敏
正解: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变态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再者所用药物的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就可能不同,这些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所以,青霉素之类的药物没有连续用药而再用时,都必须重做过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