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互联网2.0时代必须扎根于中国国情,尤其是大农业之国情。农业互联网2.0不是唯硅谷论、唯行业论,而在于以互联网去打通和衔接第一二三各个产业。因为没有太多硅谷模式和先例可以copy,所以还是要走出自己特色的农业互联网模式来。

必须清醒地看到的是,中国农业面临综合性的难题和新趋势,具有长期性的和全局性的特点,必须通过有点有面的平台思维来结合,而互联网就是这种思维的完美工具和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的平台作用,可以让信息高度对接和匹配;可以让农产品直接面对城市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的平台作用,把市场机制充分运用好,让用个人信誉担保产品品质的新农人和高质量农产品得到市场的关注和互联网流量;让新农人在农资和经营方式的高投入,得到相应的高回报;让城市消费者的消费升级趋势,变成新农人在农资的选择更绿色更安全的自觉行为,进而指挥农资需求的升级。

在中国推进农业互联网,必须坚持接地气的互联网能力当作为农业互联网2.0的主导思维,使得共享经济在农业互联网中大行其道。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约三亿农民实现城市化。新农人、新城乡经济结合模式应是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共享经济的沃土。做农业互联网,不能坐在中关村办公室和杭州的咖啡馆里,坐以论道,必须深深根植于土壤,了解所服务的农民和市民。如果从农民侧着手,要有很好的市场结合点,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做互联网扶贫项目的,要了解扶贫体系运作,了解农民心态和市场需求的差距,重点是要加上互联网运营能力。大包大揽,或者蜻蜓点水,不了解这一领域的痛点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产生新的困局。

互联网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互联网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把市场机制用互联网信息对称的方式,一端三农从业人员,一端城市消费者,有机链接起来。让国家倡导的消费升级和供给侧改革方面,找到了一个可以落地,可执行的方案,让大家围绕市场机制指挥棒转,让重新构建农业行业规则的升级产品有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