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2016年9月22日,第二届医药冷链全产业链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开幕。来自冷链各环节的供应商、服务商齐聚,共同探讨了冷链行业发展痛点及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本次活动也意味着“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企业分会医药物流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国医药供应链联盟秘书长李国伟先生在开幕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冷链运输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行业标准,冷链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冷链运输成为我国物流行业的短板。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面对如此弊端,冷链物流会迎来怎样的趋势?迈肯速递(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阎宏女士给出的答案是:到2020年,我们的冷链运输会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冷链供应链管理也将更加细化、专业化。

上海晟通医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陶琛先生针对冷链运输的技术要点及控制要点,做出了详细介绍。其实,冷链运输的风险跟冷藏箱本身材料、质量相关性微乎其微。其中,冷链配送质量的5-10%来源于运输中的不可控因素,比如航班延误等。而95%的问题,来自于温控箱的预处理及监管流程不到位。

此外,温度数据造假问题,在行业中已是公开的秘密。由于不少冷链运输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资质达到温度控制能力,故在温度记录仪数据上做手脚。最原始的办法是使用两支温度记录仪,一支放在配送车上,另外一支放在冷库里,最后使用冷库温度记录仪数据报给客户。

当然也有企业选择修改温度记录仪的时间,更有甚者,直接对记录仪进行软件外挂开发,通过软件修改温度报告读数,这种方法几乎无法被发现,让人防不胜防。

美国波士顿AGOIS制药公司资深供应链指导主任Franco Pasquale先生坦言,在美国,即便冷藏车、冷链运输装备已经相当完善,但温控问题还是时常发生。美国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免费提供疫苗,但有的供应商在温控上出了问题,依然将失效的疫苗提供给孩子们,也有供应商会在文件上做文章。

基于国内冷链运输企业普遍规模小、装备落后、专业化程度低、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应广大医药物流企业要求,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秘书长陈志愿先生代表协会,宣布成立组织帮助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即: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企业分会医药物流专业委员会。

随之,峰会上各医药物流企业代表就冷链药品流通中的产品质量管理、仓储管理物流管理做了全面分享。由于医药产品对温度敏感,如何保证产品温度至关重要。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于翡女士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冷藏保温箱和冷藏车。

2、通过严格的验证程序确保其保温性能。

3、温度计随货同行,全程记录运输温度和时间。

4、运输路线确认。

在仓储方面,康德乐(上海)医药有限公司全国质量法规总监朱红女士分享道:“一方面,产品收货时采用冷藏车提货,且货品需附上温度计。同时,仓库理货员需要核对产品型号、数量,并把温度资料发送给客户。在这其中,QA还会再进行复核。另一方面,冷库内设置RFID系统24小时监控仓库温度、湿度。温度记录及追溯系统可以便于数据分析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