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医药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然而大部分的医药在运输过程中都要求冷藏,因此医药冷链物流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疫苗、血液、生物药剂等冷链医药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对医药冷链物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医药冷链物流质量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研究势在必行。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相对落后,冷链技术、冷链设施设备、冷链运营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导致冷链服务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该领域现有的研究比较少,相关的国家标准不完善,医药冷链物流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点和不足,制约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通过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进行研究,以建立完善的医药冷链物流体系,适合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1.1市场供需状况
  冷链药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呈正相关关系,从客观上映射了冷链药品的需求状况。一般而言,买卖双方是决定商品需求的主体因素,为了更好地分析冷链药品的需求,分别选择销售量和消费者的购买力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晚,发展缓慢,总体市场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从业行业逐步增多,冷库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物生化类医药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比如华北地区的国药控股,北医股份等;华东地区的国药控股上海公司,上海医药;华南地区的广州医药,一致药业等[1]。这些企业在医药冷链物流的管理上思想先进,设施设备完善,运作顺畅,大部分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高端物流要求,并且带动了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发展。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生物生化制药行业也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产值大幅度提升。在国家大力推进健康发展计划的背景下,生物医药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2013年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总销售产值为636.13亿元,同比增长15.67%(数据来源:中国情报网)。行业的增长势必带动医药产业销售量的增加,相应地也会提升冷链物流需求。居民用于医药产品的消费性支出增多,购买力增强,医药终端市场的规模日趋庞大,这将为药品流通业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医药冷链物流也随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