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当大家都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时,来自大洋彼岸的运营商们可没闲着,当然,国内的运营商们也不是那么轻松的。接下来的2017年,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不会再像2016年那样造势为主、落地不多,而是要实实在在地部署和运营起来,对于每一张网络的运营商来说,目前即将进入真刀真枪竞争的阶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月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2016》显示,低功耗广域网络的发展显著提升物联网的泛在连接能力,全球运营商通过提供网络连接和配套服务体系构建连接服务体系。不论是部署基于NB-IoT还是基于LoRa网络的运营商,接下来不应再去纠结不同技术体系的优劣,而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网络部署和如何有效运营这张网络上来了。
口水战的阶段已过,正面竞争迫在眉睫
在过去的2016年里,低功耗广域网络作为物联网最热门的领域,一度伴随着NB-IoT和LoRa两个主流的阵营不断的争论,“NB-IoT将导致LoRa消亡”、“揭开NB-IoT的几大谎言”、“NB-IoT将死”等各种不同言论不绝于耳,加上Sigfox和Ingenu等其他各类LPWAN技术在全球的扩张,这种口水战经常上演。不过,随着各类技术标准开始纷纷落地,由全球多地运营商开启部署和试验后,类似的口水仗已没有多大意义,正面的较量即将开始,谁能生存下来,最终由市场说了算。
我们不妨看看正在发生的事情:
近日,跨国运营商沃达丰宣布在西班牙商用NB-IoT服务,开始缩小与LoRa、Sigfox等竞争对手的差距。沃达丰表示,在西班牙马德里和瓦伦西亚已经有了NB-IoT服务,其覆盖范围将在3月底之前扩展到巴塞罗那、马拉加和塞维利亚等城市。届时沃达丰将有超过1000个基站将支持NB-IoT,每一个基站可以同时支持10万个终端。而沃达丰全球80%的基站只需要软件升级就可以支持NB-IoT,而这种软件升级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1月24日,Semtech宣布澳大利亚低功耗广域网络采用LoRa技术,首张网络部署在澳大利亚斯马尼亚州的朗赛斯顿市,即将用于交通监控、资产管理、医疗健康等智能物联网应用中。
知名低功耗广域网络平台商Actility公司的CEO Mulica透露,在美国除了Comcast正在部署LoRa网络外,还有其他运营商也在进行试验。
目前,全球各地大量主流的运营商已经开始了NB-IoT网络的部署,到2017年底将有超过20张网络开始运营;而另一面,已有超过50个国家开通了公共的或私有的LoRa网络。一边是沃达丰、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LG U+等运营商,一边是Orange、软银、SK电信、TaTa、Comcast、KPN等运营商,NB-IoT和LoRa两方都有大量主流运营商的支持并开始部署,似乎两个阵营的竞争态势已经形成。
然而,仅仅将眼光放在NB-IoT和LoRa两个阵营的竞争显然是比较局限的,已经选择某项技术部署物联网网络的运营商,接下来的任务并非再争论哪项技术更适合,而是如何运营,如何与同行竞争。此时在同一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选用其他技术的厂商,也包括同一阵营中的其他运营商。
曾有业内朋友指出:LoRa实现全覆盖的地区,往往NB-IoT部署的速度也比较快,典型的如荷兰和韩国市场。比如荷兰是全球最早由KPN实现LoRa覆盖的国家,而在2016年10月,T-Mobile在荷兰主要城市开通了NB-IoT网络;韩国SK电信率先实现了LoRa网络的覆盖,而不久之后,LG U+和KT加快了NB-IoT网络的部署。看似通过NB-IoT部署来加速和LoRa抢夺市场,实际上,当NB-IoT网络实现部署后,T-Mobile面临的不仅仅是KPN的LoRa网络,更有沃达丰荷兰NB-IoT的竞争,LG U+面临的不仅仅是SK的LoRa网络,更有KT NB-IoT与其竞争,而相同的NB-IoT网络面临的差异化更小,竞争更为激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争论NB-IoT和LoRa哪个更有前景的口水战可以停下来了,各个运营商之间物联网的竞争已经暗流涌动,是时候开考虑运营和竞争策略了。
面向物联网市场的运营商
进入2017年,运营商对于低功耗广域网络的技术路线选择基本上已经明确,进入运营阶段的运营商并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技术所带来的差异,正如4G时代当运营商选择商用技术后,不会过分去强调TD-LTE和FDD-LTE对运营和竞争的差异一样。
对于开始部署和运营LPWAN网络的运营商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在笔者看来,这个关键因素是连接数量。运营商提供物联网连接服务,尤其是为仅需要低数据流量的设备提供的LPWAN连接,其产生的连接收入并不高,而通过大量的连接数形成的精准数据,或成为未来最重要的资产。
物联网业务领域,运营商以往的考核是什么?在十多年前开始发展物联网早起业务M2M时,最主要的考核标准就是发卡量,即所开通的机器对机器用SIM卡数量,这是早期连接数量的一个代表。
笔者认为,连接数量依然还可以作为LPWAN网络运营考核的重点,但是连接数量已经有了新的内涵,不仅仅是设备开卡的数量,更需要设备与运营商的连接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应用使能平台等平台连接,可以在未来形成数据运营,类似的连接是一个有效的连接数量。知名通信行业博主宁宇在一篇名为《运营商的物联网困局》中提出,若沿用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来发展物联网连接,是在用高成本实现低收益。因此,新的连接管理也在赋予平台层的内涵。
举例来说,中国移动在其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全面实施“大连接”战略,做大连接规模,做优连接服务,做强连接应用。2017年中国移动物联网智能连接数量目标为2亿,而NB-IoT连接数量的大幅增加,正是“大连接”战略的重要表现。不过,在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已与爱立信和沃达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推进连接管理平台的建设,再加上已有的应用平台OneNet的发展,拥有平台层内涵的连接数量更有意义。
不论是商用NB-IoT网络,还是LoRa网络,做大连接数量已成为运营的关键。在以往人与人通信运营中,运营商对于做大连接数量已有不少经验,比如说,3G商用初期中国联通iPhone精品终端的经营、中国移动TD终端补贴政策等。无独有偶,面对LPWAN网络,运营商也在终端方面做了不少文章,我们能够看到的运营商与大量水表、气表厂商的合作就是运营商探索批量化终端的尝试,SK电信初期为用户提供免费LoRa模块,还有不少运营商计划未来对于NB-IoT模块的补贴政策等。
展望2017年,NB-IoT、LoRa等不同技术标准已经大范围商用,是时候放下各类技术路线的争论,关注如何运营已部署的低功耗广域网络,如何应对已兵临城下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