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网 编辑视点】 在最近的2016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年度大会上,有消息透露,2017年商务部将推动零售药店分级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级别高的药店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零售药店利好政策出台
医药流通行业亟待加强
据统计,我国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目前约有5000家,连锁企业门店和单体药店约有46万家。其零售业务存在巨大的整合空间和互联网升级的潜力。而今这消息一出,对于零售药店来说无疑是好消息。据了解,药店实施分级管理后如能对接医疗机构,处方药流入药店,药店的经营品种和数量就能大幅增加,其利润也将提升。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药店分级分类管理的宣传力度,引导零售市场的连锁化、集约化,同时药店自身应该加强流出处方对接能力,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
在零售药店未来几年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药品流通行业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药品流通行业的一个热点,可以预见,医药冷链物流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
发展情况存在四大问题
1、冷链物流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采取分段监管的方式,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企业,而疾控中心、各个医院则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漏洞。加上现有法律法规对不正规流通现象的处罚力度太轻,不足以震慑相关违法行为,给不法企业造成“纵容”行为。另外,由于我国各省市对冷链标准的解读不一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医药物流企业发展的步伐。
2、缺乏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企业。据了解,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仅限于企业自有的冷库、阴凉库和少数冷藏车,受企业经营区域和规模限制,冷链的配送范围一般有限,偏远地区无法到达,造成地区的不平衡现象。
由于国内迄今尚无专业从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具有覆盖全国市场配送能力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因此,大量冷藏品在运输环节或涉及到多家物流公司之间的分别作业,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药品,在托运终端就很难再保证冷藏运输条件,其质量问题也很难保证。
3、没有实现完全联网,信息化程度滞后。受技术条件限制,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医药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物流节点,各环节采用各自独立的管理方式,无法实现各环节相互之间各种因素的继承与组织协调,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也就难以对全程冷链的药品及环境等信息进行跟踪、预警和追溯。
此外,我国多数物流公司采用在出货和进货时采用人工确认温度的方法,难以实现温控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更关键的是,药企配送冷藏品,药监部门如何使用科技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跟踪,目前并无定论。
4、缺乏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但全国各地医药物流人才缺口很大,至于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缺口更加严重。
医药冷链物流行业
未来发展建议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近年来总体虽在扩大规模,但 “恶疾”不除,未来发展必将步履艰辛,也会影响零售药店的发展。
在国外,如美国的医药冷链物流模式,药品批发企业的配送中心负责为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经济合理的流通和销售方式,避免企业直接面临小额订单,降低了流通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长期发展有利于提高市场集中度。此外,在运输过程中,美国通常应用配备温度控制系统最新的技术来对各环节进行实时温度监测。据了解,部分企业购置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控温与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利用专门的温度记录仪全程记录温度,配送中心内配备有自动分拣机、制冷机、温度监控器等基本的设备。
从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来看,运输、仓储、配送、搬运等环节的高效运作及冷藏链之间的有效衔接都需要完善的设施设备的支撑。其次,政企合作和配送模式的探索也是国外企业提升冷链运输服务质量的主要方向。
因此,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要想发展,首先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前现状的医药冷链物流模式,努力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整合市场资源,提升行业的整体集中度;其次,建立健全冷链、医药安全和物流等方面的行业标准,规范医药冷链运输行为。
最后,加强设备投入的力度保障冷链运输过程顺畅,如冷库、冷藏车的配置需要满足药品物流的要求,学习国内外先进冷藏技术,结合我国实际需求和特殊情况打造专业冷藏设备,同时做好温湿度检测仪等设备的准备工作,保证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和医药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