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消费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冷冻、冷藏产品的需求开始逐渐增多,而这种需求的不断增长也使得冷库越来越不可或缺。但是,冷库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企业对于冷库数量激增造成的竞争应该如何去应对?冷库在日常管理和运营当中又暴露出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些什么?对此,记者采访了资深冷库专家、北京市五环顺通物流中心总经理王青林先生。
冷库出现竞争是好事情
去年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不知是否受益于这一国家政策的出台,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兴起了一股冷库建设的热潮,各地大大小小的冷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且看下面一组数字:2010年9月份,“重庆冷储物流百亿市场”一期3万吨冷库工程竣工投产;11月份,总储量13万吨的南宁玉洞冷库建成;今年2月份,江西新雪域物流园10万吨冷库动工。。。。。。短短半年多时间内新建或在建冷库已超过200多万吨。
面对“冷库热”这一短期不会跌停的增长股,王青林分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跟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巨大重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在于,一些投资企业看好当前冷链市场的发展,认为冷库需求潜力很大。
其实,对于这一持续热潮,有很多业内专家曾表示担心,认为盲目跟风建设会使冷库供大于求,导致恶性价格竞争。而王青林的观点则与他们不太相同,在他看来,冷库建设是一件好事情,“起码可以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的发展,可以保障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至于冷库大量建设可能引起的竞争现象,他也认为很正常。“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他还以五环顺通的情况举例,“我们现在有1万平米、6万立方的冷库,3万平米的恒温库房。从一开始就面临竞争的问题,但我认为很正常,下一步我们还会扩大冷库规模。”王青林说。
冷库经营需做好服务和管理
虽然王青林认为,冷库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很自然的,但相信谁也不愿意在竞争中被淘汰。那如何使得自己的冷库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呢?王青林给出的答案是——做好服务和管理。
“多家国际知名食品企业与五环合作并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就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的货物管理、门店配送等服务方面做得非常好,并且重要的是,我们会不断根据他们的要求做出调整,直到满足他们的要求。”王青林介绍说。也正是得益于这种“服务至上,不断向客户学习”的企业理念,使得五环顺通的业务不断攀升,基本做到了合作过的客户就不会再选择其他服务商。
其实,做好服务才能挽留客户的道理企业都明白,之所以会出现服务质量的好坏之分,是因为这两者需要的成本代价不一样。“冷库日常运营成本很高,企业必须把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高端的服务质量是建立在高额的运营成本上的话,企业是不会这么做的。”王青林讲道。
那如何既能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又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呢?用王青林的话说,这要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其实这就要求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比如采用节能设备降低能耗,及时维护增加设备使用寿命,合理布局增大库存面积等等。如果我们把冷库运营相关成本的各项指标都做到最优,那我们的价格才会有竞争力。”王青林笑着告诉记者。
冷库说到底是经济问题
当前,我国冷库内储存的还是以肉类、水产品和加工成品为主,农产品长期用冷库存放的情况还比较少见。对此,王青林认为,选择冷库归根到底是经济学问题,如果冷库不能够对产品价值的体现起到提升作用,是不会有人选择使用冷库的。
“前些日子,山东菏泽的大白菜价格才几分钱一斤,根本连冷库的库租都交不起,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烂掉或销毁,也没必要在冷库存着了。”王青林说,而那些高端果蔬由于附加值高,季节性供需明显,存放到冷库可有效延长市场周期,从长远看才是能够赚到钱的。
此外,时下有很多冻品生产商由于产量增加,需要更多冷库存储产品,但总是在自建冷库和外租冷库之间徘徊,王青林也把这种情况归为经济问题。
“究竟是自建划算还是租库划算,我觉得要算一笔账。假如一个食品企业前期只有8000万资金,只能勉强购买加工设备和用于日常周转,就应该考虑先租库,预留一块地待日后建库。而如果企业资金没问题,又具备冷库专业化的管理经验,从长远角度看,就应及早建库。”王青林最后谈道。
声明:本文系中国冷链产业网(www.lenglian.org.cn)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