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东新”:小平台 作用大
在河东区东新街道远翠东里社区居委会门口,醒目地张贴着东新街开通数字信息管理平台的二维码宣传海报,不时有路过的行人拿出手机对着二维码“扫一扫”。对于前来办事的居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也会向他们详细介绍这一平台的使用方法。数字平台开通三个多月来,将近90%的居民关注了该微信号,并有不少居民从中受益。这种“互联网+”的小屏模式,不仅令工作人员感到方便、实用,也越来越受到社区党员和群众的欢迎。这不,记者刚一到社区,居委会主任杨玲就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起这一平台的好处来。
东新街数字信息管理平台综合了社区行政管理、社区社会事务和社区综合便民服务等多项内容,是联通社区居民、地方政府和居民需求的公共服务系统。从功能设计上,它分为两个子平台,一个是对外宣传的公众平台,另一个是对内的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只对社区工作人员开放,里面设有“网格管理”“物业管理”“我要办事”“新闻通知”等内容。在这里,社区居民、党员、志愿者等信息,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工作人员利用下班时间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对社区居民进行了全面排查,详细掌握每一位居民的基本情况。同时,对所征集到的信息进行甄别、梳理,建立分类细化、实用性强的社区居民信息数据库。
杨玲介绍说:“数字平台有效地提升了社区科学化管理水平,不仅使工作人员从以前那些无效的重复工作中脱离出来,居民对我们的服务也更满意了。”社区环境卫生是居民最为关心的一件事。以前因为服务不到位,居民和物业公司没少吵架。现在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字平台解决。今年1月18日,居委会物业主任例行巡查时发现16号楼3门垃圾箱的垃圾没有清理干净,还存在外溢现象,物业主任用手机拍下照片后通过数字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将问题上传到东新街道城管科,再由城管科将上报事件发到物业公司认领。从发现上传到认领再到最后的清理,全过程只用了不到30分钟。如果规定时间内物业公司没有做出处理,那么城管科就可以找第三方进行处理,同时据此对物业公司进行处罚。同样,居民发现物业问题也可以在数字平台上传,避免了“扯皮、踢皮球”等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公众平台还设有“党建信息”“我要办事”等栏目。在“我要办事”这一项,社区工作者将所有办事流程及办事需要的材料和手续都发布在上面,使社区居民对自己所要办理的事情一目了然,实现了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了解社区动态,办理常规事项。小区里一位居民是外地在校大学生,入党时需要对父母进行政审。由于他的父母是下岗失业人员,档案在劳动服务保障中心,所以必须到所在街道进行政审。通过数字信息管理平台里“我要办事”中介绍的办理流程和所需要携带的相关证明材料,他们提前准备好所需要的证件材料而后与居委会电话联系好时间,再到居委会一次办理成功,不仅少跑了冤枉路、节约了办事时间,也让居民对居委会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态度更加满意。除此之外,数字平台还及时发布劳动服务保障、再就业等信息,春节前就有不少再就业人员通过这一平台找到了工作。
杨玲介绍说,现在社区里有200多名党员,大部分年龄都超过60岁,能正常参加党组织活动的不过几十人。有的由于年龄太大、腿脚不便,无法参加活动;有的因为到儿女家养老,不住在这个社区,回来参加活动不方便。现在,通过东新街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社区党组织的各类信息,不仅提高了党员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党员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社区里的老党员欣喜地说:“过去我们这些岁数大、腿脚不便的党员很少到街道、社区上党课,参加组织活动,时间长了,心里头总感觉缺点儿啥。如今,教室搬到了网上,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参加组织活动,感觉就像和大家在一起一样。互联网让我和党组织零距离,永远在一起。”(记者 张春芳)
创新“智慧社区”构建“三线联系”新模式
河西区挂甲寺街道前程里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2015年,河西区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把社区办公服务设施提升改造作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突破口。前程里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坚持一手抓服务功能提升,一手抓“互联网+党建”探索实践,结合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统筹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社工和党员管理三大功能,实现了“一个平台管服务”,构建起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党员群众与党组织的“三线联系”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群众的参与率,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做了有益尝试。
建立信息化的社区治理平台
开辟信息传递“高速路”
“智慧社区”适应“互联网+”的特点,依托电脑、手机、视频监控、LED显示屏等载体对社区进行精细化治理,具有数字化网格管理、环境24小时动态监控、社区图像视频实时回传等功能。目前,“智慧社区”数字化网格管理采用航拍三维图像,以400户为标准将前程里社区划分为7个二级网格,建立了涵盖6200余名居民、5万余条信息的数据库,形成了相互贯通、便捷高效的信息传递网。有了“智慧社区”后,社区重度残疾人、高龄空巢老人、重点帮扶人、党员联系户、生活困难家庭5类重点服务对象,可通过不同颜色和图形标识显示,方便提醒网格员对这些居民进行个性化服务。“智慧社区”通过LED显示屏、电脑、手机“三位一体”对社区环境进行监控,网格员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实时看到社区内的监控图像,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解决。遇到失盗、失火等突发事件,还可以通过手机即时拍照、摄像,及时回传到设在社区办事大厅的LED显示屏,为相关部门解决突发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
探索集成化的居民服务载体
实现事项办理“一点通”
“智慧社区”APP设置通知公告、社区动态、智慧政务等8个板块,将政府各部门惠民信息整合到一张为民服务网中,居民群众足不出户,通过手机或互联网轻轻一点,就可了解就业、养老、文化等服务信息和办事流程,查询社区周边的餐饮、家政等服务项目,社区提供的数字终端可方便居民办理煤、水、电、气等缴费服务。为防止老人走失、家中紧急情况等,前程里社区还为80岁以上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配备了“智能腕表”,除具有紧急呼叫、GPS定位功能外,还记录有使用者基本信息,可以绑定子女手机,如一旦出现磕碰、紧急发病等特殊情况,可根据绑定的家属、社工手机号码依次呼叫,在第一时间为老人提供救助服务。社区还推出为老代购、配餐送餐、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每日问候、爱心课堂、义务理发、书目推介、以物易物、爱心洗衣等十大特色服务活动,把服务内容、热线电话发布到“智慧社区”,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家”一般贴心的服务。
研发智能化的社工和党员管理软件打造痕迹管理“掌中宝”
社区为网格员配备安装“智慧社区”APP的智能手机,每台手机都与社区办公大厅数字化网格管理系统相连接,每台手机每隔5秒自动上传定位信息,自动记录社工的工作痕迹。社工还可以通过手机了解自己每天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查看任务进展情况,新布置的任务默认显示为黑色,接近完成时限的任务显示为黄色,未按时完成的任务显示为红色,每名社工还可依据管理权限对社区的信息随时进行补充和完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对服务对象的评议。比如,社区规定要对每名80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每日问候”,社工入户“扫码打卡”,服务完成后老人通过手机对网格员给予“星级评价”。通过系统后台,可以看到每个社工每天工作的走访路径、完成情况和居民评议,为社工年底考核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智慧社区”APP还为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开辟了“最新活动”“微课堂”“微心愿”等栏目,定期传达上级精神,“一张图读懂‘三严三实’”“河西区党建项目展示评选”等图文资料,在线累计阅读量达到2.6万人次,确保让党员学习不掉线、时时受教育。截至目前,前程里社区通过“智慧社区”在线发布活动65次,参与党员、青年志愿者累计达1926人次,认领岗位236个,服务时长共计914小时。
完善制度化的督办考核体系
形成作风转变“新常态”
“智慧社区”有一套严格的督查考核办法,对居民反映问题及时收集、交办、督办,以及对办理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反馈、评价、考核,对党员参与活动时长、表现等进行全程记录。群众可以借助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直接反映问题,问题一旦作为工作任务提交,系统就立即启动一环扣一环的办理程序,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办理超时自动以黄、红颜色加以警示。群众还可跟踪所反映的问题办得怎么样,在事项办结后作出满意度评价。平台年终自动生成考核数据,为考核评价社区工作效率、工作作风提供依据。在党员管理与服务上,“智慧社区”与微信联通,平台可以实现自动记录服务次数与时长,每月自动生成“志愿服务之星”,也可以“亮黄灯”提醒不积极的党员。“智慧社区”运行一年来,社区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开展工作更加方便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使“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