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李文宪时,先看到了他的照片。他在果园里,戴着斗笠摘橙子,像极了果农,很难让人把他和程序员、CEO这样的身份联系起来。

李文宪,垂直类生鲜电商优食管家的CEO。和很多互联网创业者相似的是,他是工程师和程序员出身,曾经在华为做手机,在曾经领先的SP空中网任职。

2013年冬天,他的一位朋友——同时也是现在的合作人之一,他的妻子怀孕了,想吃水果,但是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进口水果价格昂贵。经调研他们发现,如果从源头抓,国内并不缺乏好的水果,于是萌发了做优食管家的想法。

在生鲜电商领域,有一句话叫“不做生鲜电商是等死,但做生鲜电商是找死”。原因在于,生鲜电商是消费频次最高、用户粘性强、品类可扩展性强的代名词。但是生鲜电商对产品采购、运输、储存、分发的整合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生鲜电商极其考验创业者对供应链整合能力。

2012年被称为生鲜电商元年,当时,本来生活凭“褚橙进京”的事件营销一炮走红,社会化营销被广泛应用于生鲜电商之中,引起热议。可以说,在优食管家成立时,在时机上已经不占据优势。

但是,两年时间,优食管家做到月入三千多万,成为领先的品质生鲜社群全渠道零售商。李文宪和他的团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在一个周五的上午,他和Socialmouths团队分享了他的三个体会:对品质的把控;与用户相互依存;在平台发展快与慢之间走出适当的节奏。

他说:“起初我们并没有想过把优食管家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随着我们对果园基地的帮助越来越大,消费者对我们评价越来越高时,渐渐我们也树立了目标,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个伟大不是体现在规模上,而是体现在我们对生鲜农业领域产生的价值。”

现在,“新消费主义”则成为优食管家力推的消费新主张,人、食物、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其更高的目标。

定律一:线下>线上

“品质即生命”

对于垂直电商来说,由于在食品的供应上并没有前期的积累,这就导致他们在供应链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一些刚创业的垂直电商,由于实力比较弱小,也没有食品供应商愿意与其合作。

而从长远来说,供应链的整合才是重中之重,只有对供应链做到高度整合,才可以真正做到产品在源头上的品质保证和成本可控,可以更快送到消费者手中。

而优食管家从成立起,就开始整合上游供应链,与果园谈合作。平台成立之初,只有三个合伙人,一年时间找了100多家果园,也就是说前期的果园基本上都是李文宪亲自找的。直到现在,李文宪依然大概有1/3的时间在果园。他说:“我们的采购成天都在外面跑,他们会筛选一些优质的基地。我只要有时间,都会去看看。我大约一个月会去8~10个基地。华北自己开车,一天能跑个3~4个果园。较远的地方围绕一个区域把周边的基地看一遍。‘五一’我在山东,和采购一天开车跑了8个果园。”

苦梨是优食管家推出的品牌产品。去考察果园的那天,李文宪和团队已经考察了好几个基地,天色渐晚,本来打算不去看苦梨。结果村里书记非常执着,给他打电话说,“我们整个村子的人都在路口等着呢,您一定要来!”于是李文宪和采购连夜赶到这个村里,到达村口时已经很晚,村民们真的都在那里等着。

与广为人知的褚橙一样,苦梨背后同样蕴藏着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种植苦梨的东留善固村,是河北省临西县的小村庄,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老书记吕玉兰的领导下,植树造林、锁风固沙、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最终改变贫困面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现任村党委书记吕廷祥的带领下,开展“二次创业”,再到如今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每一次前进都有很多人辛劳的付出和艰辛的探索。

而苦梨是专家们用库尔勒香梨和雪花梨杂交的一个新品种,糖度高,非常甜,又大又好吃。而村里的老书记非常前卫,不想通过传统渠道,而是想借助互联网卖,曾经专门去阿里巴巴、京东拜访学习。他和李文宪一见如故,非常投缘,很快就决定合作了。

后来,这个梨取名“苦梨”,寓意艰苦创业的精神,只有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收获成功,苦就是甜。去年优食管家卖了18万斤苦梨,今年苦梨产量100万斤,明年预计300万斤,已经成为优食管家的拳头品牌产品。李文宪说:“苦梨给村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改善,我们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为了拓展果园,李文宪还曾经给果农干过农活。北京通州有一个果园,叫江老师有机大樱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优食管家刚开始没能把这个货源拿下来。于是李文宪几个人有一天一早就去到果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背水一战”。结果果农一天不搭理他们。果园比较忙,李文宪他们就主动帮果农摘樱桃。连工人都吃饭了,他们没吃饭,饿着干到晚上7、8点。最后感动了果农,卖给他们几百斤樱桃。他们赶紧采摘,决定当天就送到客户手里,一家一户送完货已到深夜11点多。

李文宪说,优食管家一直坚持原产地直供,从基地到餐桌经过6道甄选,层层把关:初选、基地考察、买手评测、实验室检测、品鉴团品评、CEO试吃,每个环节都注入心血。

此外,如何保证品质的一致性呢?他的回答是:用标准来保证品质,跟优食管家的slogan一样:用标准定义品质生活。目前,优食管家的标准分为两方面:一是在最基础层——安全和健康,种植端的农残标准,包括土地和种植的科学性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在这方面优食管家和农业大学有一个联合的实验室,会针对其所有合作的果品,制定相应的种植标准和管理的规范,让大家按照这个方式去做。第二个层次的标准,则是在感官层面,用户在口感层面如何保证每次果品体验接近?这就需要在甜度、脆度、水分包括成熟度、色度等等方面,达到设定的值的时候才进行采摘,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用户手中。

定律二:客户 产地

“营造社群生态体系”

生鲜电商的另两个难点是获客成本高,物流配送和冷链管理困难重重。而优食管家凭借社群运营的思维,成功地解决了这两大难题。

在公司里,李文宪是最大的采购,同时也是最大的客服。目前优食管家有5300多个社群,他在每一个群里,而第一个社群也是他建的。用社群来卖产品的好处在于,这是一种C2B的销售模式,根据客户需求来进行采购,库存压力非常小,并且集中采购后定期送货,单次送货量大,也拉低了单客成本。也就是说,通过客群运营这一招,优食管家就成功地将物流成本和损耗这两项降了下来,跳过了物流和损耗这两个大坑。而通过微信群来接收客户的意见,也能快速响应,提高客户体验。

社群发展起来以后,优食管家还在每一个小区里面寻找社群合伙人,由客服和合伙人共同来维护这个群,把这个群的活跃度、秩序维持下去,这就避免了社群运营僵尸化和无序管理的问题。

而后,优食管家发现,社群运营不仅仅有力地助力销售端,同时对供应链的完善也助力匪浅。

李文宪对Socialmouths表示:“用户体验了产品以后,会在群里及时向我们反馈,告诉我们这个产品和自己期待的还有距离,并且会告诉我们哪里的产品可能会更正宗,这就能促进我们完善上游的产业链。”

现在,这些群里的互动已经不仅仅是卖东西,群友们还会在群里讨论跟小区相关的事情,而管理员也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兴趣点设定一些话题,让群运行更加活跃。今年上线暖橙的时候,李文宪在群里给大家做了视频直播。而购买暖橙时,群里还会发起团队与团队之间,不同小区之间的PK,很多人因为买橙子这事儿而相识,真正实现了优食管家所倡导的“平台与用户之间,用户相互之间的依存”。

我们问及李文宪,优食管家与其他生鲜电商,甚至是线下生鲜店相比,其优势是什么。他说,一是上游供应链,第二就是社群,而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优质的产品拉近、绑定了用户,而与用户之间的经营关系,又让优食管家能够把上游的资源牢牢把握住。

△“苦梨”采摘节,李文宪和他的“群友”们合影。

定律三:快=慢

“有根基才能爆发”

过去在找上游水果的时候,其实优食管家就积累了很多水产养殖户,但是其并没有急于拓展新的品类。

李文宪说:“我们做程序员的,逻辑性会非常强,用这种逻辑去倒推,我会知道怎样把水果做得符合标准。但是要把背后的逻辑梳理清楚,把实质了解透,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经历的,这样来做我们必定比别人慢半拍,但是把背后的逻辑弄清楚,是一个很稳的根基。当我们要起步和别人比跑时,爆发力更强。”

这正是优食管家没有急于拓展的原因。从2014年到2015年年底,优食管家基本上全部以水果为主经营。随着社区用户量越来越大,其发现社群里面大家一站式购物的需求是存在的。于是,从2016年的1月份开始,优食管家拓展了其他的生鲜品,目前已经形成了整个生鲜品类,从水果、蔬菜、生产到禽肉,再到休闲零食,还有米面粮油。

他介绍,未来优食管家会按照社群去划分区域,在每一个区域中间去做一家线下的店,这样真的能够实现点对点,线上、线下的全渠道打通。而线下店还会推出烘焙、轻食、卤味这样的加工商品,围绕着用户的厨房、餐桌这个场景去打造自己的核心优势。

“做农业或者做生鲜这样一个领域,是急不得的一件事,一定要抓住这个行业本身的一个节奏,在不同的节拍上,每个关键点上去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反而是顺应了大行业的趋势,逐渐地能够去推动或引领这个行业慢慢地去前进,这样的话就不会受制于外界资本市场的影响这么大。”这是李文宪的由衷之言。

这让我们想到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当潮水退却,才知道谁在裸泳。也如同一些早期互联网创业者历经波折后的感慨:喧嚣终将消散,那个时候痛彻心扉的孤独感才阵阵袭来。而无论是身处热闹抑或是孤独之中,执着坚守的人,终将收获,这样的收获,与外界的评价或许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只在于内心笃定的底线与标准——就像李文宪所说的,如何不受外界影响走出自己的节奏,也正像优食管家所倡导的新消费主义的宣言——达到人、食物、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

人间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大概也不外乎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