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3日讯 记者吴佳佳报道: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为手段,实现以居民个人信息为中心的健康数据集成,把碎片化的、分散的数据进行集合,融入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养结合和居民健康管理,为居民提供智能化、精细化、全面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是惠州市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找出的“智慧医疗”的新路子。
通过结合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惠州市已经从单体智慧医院向区域整合型智慧医疗发展。移动通信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引领智慧医疗服务逐步改善医院寻医问诊环境,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日常保健生活。打造“智慧医疗”服务,是打通“健康管理”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完善“对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要求,也是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
建立分时段、多渠道的预约挂号服务体系
作为“互联网+”的先行城市之一,惠州市民已享受到“智慧医疗”的诸多便利,在手机端即可实现预约挂号、诊中支付、查看检查报告单等多项服务功能。此外,还可以登录惠州市预约挂号便民服务平台网站,或打开有线电视,进入“智慧城市—预约挂号”频道,就可以足不出户、轻松预约惠州市11家二级以上医院的门诊号源。
惠州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是借鉴了医指通“天津模式”的一次成功,同时也是政府服务模式的一次创新。
在推行惠州智慧医疗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医指通充分运用互联网+预约挂号模式使百姓充分享受到就医之路通过手机变得如此轻松。可以通过扫描“医指通”二维码,下载APP或加微信服务号,获取北京、沈阳、天津、深圳等五省七市的专家预约服务,让百姓足不出户就可预约到全国多地的顶级专家。为方便居民现场预约,还在多家三级医院部署智能终端机,同步提供院内外普通门诊和专家预约服务。
工信部云计算研究中心专家医指通创始人李浩指出,这种掌上智慧全流程医院,事实上是一种智慧医院,这种模式弥补了公立医院的服务上的一些短板,目标就是以患者为中心。
医指通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路上稳扎稳打,从最初单纯的预约挂号向诊后慢病、养老服务等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延伸。从成立之初就坚持“三不”原则:不在老百姓身上牟利,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参与医院服务分成。带着这三个坚持,医指通在惠州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服务模式,为患者再造“更舒适、更准确、更快捷、更节省”的就医流程。
2016年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健康医疗数据共建共享,并提出重点推进网上预约分诊等服务,惠州市将在基层医疗机构通过配备智能预约终端机或分诊预约系统,为居民提供基层首诊、预约挂号、复诊及转诊服务,实现二级以上医院服务窗口前移和精准预约。
试水诊疗“一卡通”
为解决居民就医“每院一卡”和医保结算排队时间久的难题,惠州将社保卡作为主要就诊卡,目前已在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惠东县人民医院、博罗县人民医院试点推行,以实现全流程健康医疗服务,实现预约、就诊、缴费“一卡通”,同时在门诊大厅设置自助终端机提供预约、缴费、打印报告等自助服务,平均为每位就诊居民节省5-10分钟。未来,不仅继续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一卡通”应用,还会完善“一卡通”在跨区域、跨机构间居民历史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查询、医保即时结算等工作。为医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大大降低了医患之间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重复检查、错误用药的机率。
信息化推动慢病管理水平提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一直是卫生信息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惠州市通过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提高市民对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乡村医生、家庭医生通过便携式“全科医生巡诊箱”、“全科医生工作站”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建档、移动门诊、健康随访、移动体检等服务,并通过互联网将电子健康档案实时上传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我的健康空间,目前已为全市近420万常住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系统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进行实时监测,并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随访提醒、慢病服务质量评估功能。医疗活动对人的生存和健康影响作用不足20%,而“我的健康”空间让我们可以监测和记录自身健康状况,进行健康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