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年来,随着光伏与各个领域的技术结合,“光伏+”发展模式在光伏行业掀起一股热潮,现如今光伏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渔业、建筑业、扶贫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大趋势之下,“光伏+农业”作为一种优秀的土地综合利用方式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讯: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似乎陷入了“寒冬”。先是组件价格的“断崖式”下跌,给还处在上半年的“抢装潮”余波中的光伏行业泼了一盆冷水。紧随而至的是惨烈的低价拼杀,标志着光伏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强度。更令光伏企业压力倍增的是,随着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下发,2017年光伏上网电价将再次迎来下调,这对下半年形势走低的光伏行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在此情况之下,光伏企业路在何方?
近日,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就当前光伏行业的焦点问题采访了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峰,采访中,吴晓峰对昌盛目前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以及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下是采访详情。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众所周知,昌盛是中国领先的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资运营服务商,请问您认为“光伏农业”的市场前景如何?贵公司在“光伏农业”领域有什么宝贵经验可以分享的呢?
吴晓峰:近年来,随着光伏与各个领域的技术结合,“光伏+”发展模式在光伏行业掀起一股热潮,现如今光伏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渔业、建筑业、扶贫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大趋势之下,“光伏+农业”作为一种优秀的土地综合利用方式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光伏农业是现代化农业与清洁能源紧密结合的产物。在不改变土地属性的前提下,光伏农业项目不但节约土地,还可以将空间立体利用,产生清洁电力,扩大了供电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带来了双向效益。当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嗅出了光伏农业的未来发展机遇,开始大力布局光伏农业。然而开发模式的匮乏以及融资难等问题却成为了制约光伏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光伏企业要想在光伏农业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冲破开发模式匮乏、资金问题等枷锁。昌盛日电作为引领我国光伏农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以“模式创新+金融创新”的联动发展成功打开了我国光伏农业应用发展的新局面,突破了光伏农业发展的桎梏,并将光伏农业与光伏扶贫产业路径相结合,走出了我国光伏扶贫的“昌盛模式”。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在光伏补贴持续拖欠的情况下,光伏融资难一直都是困扰光伏企业的一大难题,您认为光伏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光伏企业能否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融资难问题呢?
吴晓峰:资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在光伏融资难的情况下,光伏企业必须另寻他路解决问题,其中金融创新就是一个主要方向。
昌盛日电在融资领域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借此逐步构建起了产融结合的产业版图。首先,我们与各地政府的投资平台合作,建立了总规模超过50亿元的产业基金,主要用于国内光伏项目的投资开发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等;其次,昌盛灵活运用融资租赁解决光伏项目建设资金问题、降低融资风险,目前融资租赁业务的总规模已接近50亿元。这种做法成功引导了金融资本助力光伏农业快速向前发展。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自“630”抢装潮结束之后,降本增效成为了整个光伏行业的主流话题,贵公司是如何实现降本增效的?
吴晓峰:“降本增效”,说的是一个“开源节流”的问题。昌盛依托“模式+金融”的双驱动,以顺畅的资金链条运转与高效的产业模式运作形成呼应,产生联动,科学实现了降本增效,稳步向前发展。前面提到了我们通过金融的创新--通过成立基金的形式并利用融资租赁工具来进行项目融资,可有效实现资金成本的降低,这是达成了“节流”的目的。而在“开源”上,昌盛日电以在其业务开发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创新亦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昌盛日电通过发电权抵押的方式取得工农业一体化贷款,加快推进绿色农业生产,并进一步发展科技高效的循环生态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教育基地,把农业活动、科技示范等融为一体,发挥出了产业的集群效应,以下层农业收益有效弥补了光伏投资成本的增高,大大提升了其复合性的收益。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近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下达了第一批总规模约5.1GW的光伏扶贫项目指标,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贵公司在光伏扶贫领域颇有建树,能否分析一下光伏扶贫项目指标的下达对光伏市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贵公司在光伏扶贫领域有怎样的规划?
吴晓峰:光伏扶贫项目指标的下达表明了政府对光伏扶贫项目的大力支持,随着项目指标的下发,光伏扶贫项目将成为行业内的开发热点,将促使整个光伏行业向“亲民”、“益民”方向发展,这对光伏市场来说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们认为,除了模式创新与金融创新之外,光伏农业的发展还应该结合行业趋势,适应国家政策。昌盛日电早在2013年就将光伏农业项目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走出了光伏扶贫的“昌盛模式”。这种模式以工业化的方式发展农业,以农业产业为载体提供就业机会和致富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扶贫工作,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造血式扶贫的新路。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昌盛光伏扶贫项目时称赞昌盛扶贫“做的扎实”,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导读: 近年来,随着光伏与各个领域的技术结合,“光伏+”发展模式在光伏行业掀起一股热潮,现如今光伏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渔业、建筑业、扶贫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大趋势之下,“光伏+农业”作为一种优秀的土地综合利用方式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在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两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下达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的通知》中,昌盛日电以220MW总容量位居行业前列,获得了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对其工作成绩的一致认可。昌盛日电通过自身光伏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其主导或参与运营的光伏农业种植基地面积已居全国首位,主导开展的光伏农业项目遍布28个省份、87个地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起的造血式产业扶贫长效运作机制激发出了我国光伏产业扶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持续为国家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建设光伏扶贫工程,研发并实践更多的造血式扶贫新模式,推进国家扶贫工作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增收。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时下,一场“互联网+光伏”的风潮正在席卷而来,您认为“互联网+”将给光伏行业带来哪些好处?结合贵公司的产业规划,贵公司在“互联网+光伏”领域又有哪些布局?
吴晓峰:当前,在能源互联网发展浪潮驱使之下,与“互联网+”结合已成为光伏市场的热点,“互联网+光伏”也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我认为,“互联网+”将给整个光伏行业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在光伏农业领域中引入“互联网+”,发展光伏智慧农业将成为光伏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抓不住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企业势必要被淘汰。在这一方面,昌盛日电率先布局,于全国80余个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逐步搭建智慧农业生产平台与流通平台,发展光伏智慧农业,将互联网技术等智慧型发展要素与成熟的光伏现代农业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可使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以上,产量提高百分之十以上,实现了光伏农业产业链条中互联网能效的最大化。同时,我们还积极促进互联网产业与光伏农业产业链的双向融合发展,可使上层能源网络与下层应用消纳充分协同,成功开拓出了产业增能、增效的又一全新路径。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2016下半年以来,光伏领跑者项目报价屡创新低,据了解,贵公司也参与了部分光伏领跑者项目的报价,对于报价的屡创新低,您有什么看法呢?
吴晓峰:对于近段时间来领跑者项目竞标价格的屡创新低,我认为应该客观理性看待。从行业整体来看,光伏“领跑者”项目的竞争可以促进企业进行各种创新,让“领跑者”计划更有意义。同时,光伏市场也只有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让行业更具竞争力,平价上网的目标也才能早日实现。并且,从各企业的报价情况来看,低价不是一家企业单独报出的特殊价格,而是一批企业经过测算后报出的价格,这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光伏发电成本整体大幅降低的趋势。我认为,从光伏行业整体的发展角度来看,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能让产品质量好、价格低的优质企业最大限度的浮出水面,这对行业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根据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2017年新建光伏发电的标杆上网电价按资源区类别大幅降至0.55元、0.65元和0.75元,较2016年的标杆电价的降幅,分别达到了31%、26%、23%。您认为这样的电价下调是否合理?
吴晓峰:从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电价的下调是不可避免也是非常必要的,国家这一政策的大方向是为了推动产业应用创新,分化光伏企业的赢利点,促进产业长效发展。但在电价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建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到因为电站建设的不同形式,电站成本有高有低,电价下调的实施不适合一刀切;再者,电价下调的幅度较大,也会容易对企业造成过大冲击,也不利于光伏产业的健康成长。目前从行业的现状来看,我们光伏企业不应该将眼光停留在光伏电价上,而是更应该关注自身的创新发展,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力,降本增效,降低对国家政策的依赖,这样才能争取早日实现平价上网。
行业要更快推进发展,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企业在模式创新、金融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把握国家政策、紧抓行业趋势,走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