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份,民政部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具有适宜技术的养老服务。根据目前我国“9073”养老建设的目标,我们要做到的是基本达到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可以看出,居家养老是我们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重点。但是同时《意见稿》也指出,尽管我国一直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那么既然这样,有没有这样一种养老模式,能把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有效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以更好地做到养老服务呢?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最为系统全面的养老模式是社区居家养老物联网,它把数字居委会和物联网引进社区建设,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了最新的技术支持。
据了解,该养老模式的创新,是将智能化视频终端(可视电话)引进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固话通信网络将家庭、社区以及社会资源优化整合在一起,充分挖掘社区优势来辅助家庭养老。这样,就大大减轻了个体家庭的压力,并使养老服务进入一个智能化、可视化的阶段。该社区居家养老物联网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它将养老服务以视频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加便利、及时,即将可视电话分别设在家庭、居委会及社区医院等服务场所,并以居委会为中枢而建立起一个网络资源。当老人生病的时候,只要拨通可视电话,即可进行挂号、医疗巡诊等服务,不出门就能看病;像家政服务、家电维修、心理咨询等服务通过一个电话能就能立刻到家。
《意见稿》同时指出,促进现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及机构养老信息化建设,为政府采集行业信息、公众接受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支持。建设数字居委会正是此社区居家养老物联网方案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数字居委会不同于传统的居委会,它将智能终端引进社区管理,将各项资源以数字化方式系统起来,避免了传统社区管理的盲 目、落后状态,有利于信息化社区的建设。
据民政部负责人介绍,尽管如此,但是该社区居家养老物联网所需投入是非常少的,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其中原因就在于,该方案避免了互联网布网时所需的高额费用和复杂工程,它利用普通电话线就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及信息化管理,所以该方案是值得肯定的。据悉,该方案正在几个社区做试点,若试验成功,将有望面向全国推广。